一、操作前的准备
1. 环境检查
- 确保设备放置在通风良好、远离火源和高温的区域。
- 检查电源、气源(如氮气、氢气、二氧化碳混合气)连接是否正常,气瓶压力需充足。
2. 气密性测试
- 使用前需检测培养箱的密封性(如压力表测试或皂液涂抹法),避免气体泄漏。
3. 催化剂活化
- 确认钯催化剂(用于去除氧气)是否有效,若长时间未使用需在高温(如160-200℃)下活化2小时。
4. 预还原处理
- 新设备或长时间未使用时,需提前通入惰性气体(如氮气)置换箱内空气,确保厌氧环境。
二、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
1. 物品转移规范
- 所有物品需通过气闸室(过渡舱)传递,避免直接打开内舱门导致氧气渗入。
- 气闸室每次只能开启一个门,操作后需充分置换气体(通常需抽气-充气循环3次以上)。
2. 避免频繁开门
- 内舱门开启次数和时间需最小化,每次开门后需重新平衡厌氧环境。
3. 温度控制
- 培养箱温度需稳定在设定值(如36±1℃),避免温度波动影响微生物生长。
4. 样品摆放
- 样品需均匀放置,勿遮挡箱内气流循环口,确保环境均一。
三、安全与维护
1. 气体泄漏风险
- 定期检查气体管路和接头,使用气体检测仪监测氢气泄漏(若使用H₂混合气)。
- 箱体需安装气体报警装置,防止爆炸风险。
2. 催化剂和干燥剂更换
- 钯催化剂每2-3个月或变色(失效)时需更换;干燥剂(如硅胶)需定期烘干或更换。
3. 清洁与消毒
- 定期用75%酒精或专用消毒剂擦拭内舱,避免微生物污染。
- 避免使用腐蚀性清洁剂损坏箱体密封材料。
4. 断电应急处理
- 突发停电时,立即关闭气阀,避免气体倒灌。恢复供电后需重新预置换气体。
四、常见问题排查
- 氧气浓度升高:检查密封条是否老化、催化剂是否失效、操作是否规范。
- 培养失败:确认厌氧指示剂(如刃天青)是否显示无氧状态,排查温度或气体配比问题。
- 异常报警:立即停止操作,检查气体压力、电路或传感器故障。